在日常生活中,消毒杀菌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毒杀菌方法。

热力消毒是一种古老且有效的消毒方法。它主要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常见的热力消毒方式有煮沸消毒和蒸汽消毒。煮沸消毒操作简单,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加热至沸腾并保持一定时间。一般来说,煮沸 15 - 20 分钟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繁殖体,对于芽孢杆菌等耐热菌,可能需要延长至 1 - 2 小时。这种方法适用于餐具、毛巾、衣物等耐湿耐热物品。蒸汽消毒则是利用高温蒸汽的穿透性来消毒。在医院、餐饮行业等场所,常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它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有效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家庭中也可以使用蒸锅产生的蒸汽对一些物品进行简单消毒。
光辐射消毒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红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破坏微生物的 DNA 结构,使其失去繁殖和生存能力。紫外线灯广泛应用于医院病房、实验室、手术室等场所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时,要确保环境清洁,关闭门窗,人员离开现场,避免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一般照射时间为 30 分钟至 1 小时。红外线消毒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来杀灭微生物。红外线消毒柜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它通过产生高温来消毒餐具等物品。红外线消毒速度快、效果好,但能耗相对较高。
含氯消毒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消毒剂,常见的有漂白粉、84 消毒液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通过释放出次氯酸来发挥杀菌作用。含氯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力强、价格便宜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84 消毒液常用于地面、墙壁、家具表面等的消毒。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一般稀释比例为 1:100 - 1:200。消毒后,要用清水擦拭干净,避免残留的消毒剂对物品造成腐蚀。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过氧化物消毒剂以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为代表。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蛋白质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它常用于伤口消毒、食品加工设备消毒等。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真菌等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在非典等传染病防控期间,过氧乙酸被广泛用于公共场所的消毒。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要注意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稀释和使用。它不稳定,易分解,应现用现配。
生物消毒法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或杀灭有害微生物。益生菌消毒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益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等方式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在农业领域,益生菌可以用于土壤消毒和农作物病害防治。在养殖行业,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益生菌清洁剂也开始出现,它们可以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等场所,在清洁的同时抑制有害菌的滋生。虽然生物消毒法相对温和、环保,但它的消毒效果可能相对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