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是运动中较为常见的损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处理。以下将详细介绍肌肉拉伤后的应对方法。

一旦感觉肌肉拉伤,要第一时间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继续运动不仅会加重拉伤的程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损伤。比如在跑步时突然感觉腿部肌肉拉伤,如果不及时停下,可能会使拉伤的肌肉纤维进一步撕裂,导致疼痛加剧和恢复时间延长。停止运动后,要让受伤的肌肉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再次受力。可以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将受伤的肢体适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腿部肌肉拉伤后,可在腿部下方垫上几个枕头,使腿部处于抬高状态。
冰敷是肌肉拉伤初期非常重要的处理方法。在拉伤后的 48 小时内,每隔 1 - 2 小时冰敷 15 - 20 分钟。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或者专业的冰敷产品进行冰敷。在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冰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可以在冰袋外面裹上一层毛巾,然后再敷在受伤部位。比如,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手臂肌肉拉伤,就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手臂上。冰敷过程中,如果感觉皮肤有麻木或刺痛感,应立即停止冰敷。
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的肌肉进行适当加压包扎,能够减少肿胀。包扎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从受伤部位的远端开始向近端包扎,例如腿部肌肉拉伤,从脚踝开始向膝盖方向包扎。包扎过程中要保持绷带的平整,避免出现褶皱。可以根据肿胀的情况适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如果在包扎后发现受伤部位出现发紫、麻木、疼痛加剧等情况,说明包扎过紧,需要及时松开重新包扎。适当的加压包扎可以限制受伤肌肉的活动范围,有助于肌肉的恢复。
如果肌肉拉伤后的疼痛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一些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不要自行增加药量。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喷涂在受伤部位,能够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先将受伤部位清洁干净,然后按照说明书的方法进行喷涂。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在肌肉拉伤的恢复后期,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肌肉功能的恢复。在受伤后的 2 - 3 天,如果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随着恢复情况的好转,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例如,腿部肌肉拉伤恢复后期,可以先进行腿部的屈伸运动,然后逐渐过渡到慢走等运动。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再次拉伤。同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在整个恢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康复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