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当体温不是过高时,物理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发烧物理降温方法。

湿毛巾冷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物理降温方法。准备一盆凉水,将干净的毛巾浸泡其中,然后拧干至不滴水的程度。把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大动脉处、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额头是经常敷用的部位,因为此处离大脑较近,能有效降低头部温度,缓解不适。颈部大动脉、腋窝和腹股沟的大血管比较表浅,湿毛巾的低温能通过血管传导,带走身体的热量。每隔5 - 10分钟更换一次湿毛巾,以保持其降温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反复使用,直到患者体温有所下降。而且湿毛巾的温度相对较低,能给患者带来清凉舒适的感觉,减轻发烧带来的燥热感。
温水擦浴也是常用的物理降温手段。准备32 - 34℃的温水,水温接近人体体温,能避免因水温过低引起患者寒战,加重不适。用毛巾浸湿温水后,轻轻擦拭患者的全身。重点擦拭部位包括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地方。擦拭这些部位时,要稍微用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热量散发。在擦拭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一般擦拭时间为15 - 20分钟左右。擦拭完毕后,用干毛巾将患者身体擦干。温水擦浴能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清洁皮肤,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散热功能。
冰袋降温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用专门的冰袋,也可以用塑料袋装入冰块自制冰袋。在使用冰袋前,最好用毛巾将冰袋包裹起来,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将冰袋放置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额头放置冰袋能有效降低头部温度,缓解头痛等症状。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的大血管丰富,冰袋的低温能快速带走身体的热量。需要注意的是,冰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 - 20分钟就要拿开一段时间,以免局部皮肤温度过低,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没有冰袋,也可以用冷冻的矿泉水瓶代替,但同样要做好包裹处理。冰袋降温能迅速降低局部温度,对于高烧患者有较好的降温效果。
退热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物理降温产品。它含有高分子水凝胶,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温效果。将退热贴从包装中取出,揭去透明胶膜,贴在患者的额头、太阳穴、颈部大椎穴等部位。额头是常用的贴敷部位,能直接降低头部温度,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太阳穴部位贴退热贴,能减轻头痛症状。颈部大椎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贴退热贴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退热贴使用方便,而且能持续发挥降温效果,一般可以保持4 - 8小时。它的质地柔软,贴在皮肤上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适合儿童和成人使用。当退热贴的凝胶变干,失去降温效果时,应及时更换新的退热贴。
多喝水对于发烧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这会导致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因此,患者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的热量随着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建议患者多喝温开水,每次少量多次饮用。一般每半小时到一小时饮用100 - 200毫升左右。多喝水还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呼吸道不适。同时,充足的水分能保持口腔和鼻腔黏膜的湿润,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对于发烧患者来说,多喝水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降温方法,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在发烧期间,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