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肩部结构中,肩膀后面的骨头主要涉及肩胛骨和锁骨的部分区域。这些骨头对于肩部的正常功能和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结构,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肩部问题。

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一个三角形的扁骨。它贴附于第2至第7肋骨的表面,可分为三个角、三个缘和两个面。上角位于肩胛骨的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外侧角肥厚,有梨形的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上缘短而薄,外侧份有肩胛切迹,切迹外侧有向前的指状突起,称喙突。内侧缘薄而锐利,因邻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位的肩胛冈分为上方的冈上窝和下方的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侧伸展,高耸在关节盂的上方,称肩峰,它是肩部最高点的骨性标志。
肩胛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它为肩部的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许多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等都起始或附着于肩胛骨。这些肌肉共同协作,使肩部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和旋转等。例如,冈上肌主要负责肩关节的外展动作,当我们将手臂向上抬起时,冈上肌就会收缩发挥作用。此外,肩胛骨还起到保护胸腔和重要血管神经的作用,它与胸廓的连接相对灵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外界的冲击力,减少对胸腔内器官的损伤。同时,它也参与维持肩部的稳定性,保证肩部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和协调。
虽然锁骨主要位于肩部的前方,但它的一部分也与肩膀后面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锁骨呈“S”形,横架于胸廓前上部,是上肢与躯干间唯一的骨性联系。它的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为肩峰端。在肩锁关节处,锁骨和肩胛骨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肩部的稳定结构。当我们进行肩部运动时,锁骨会随着肩胛骨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例如,在手臂上举的过程中,锁骨会向上旋转,以配合肩胛骨的运动,保证肩部能够顺利完成大幅度的动作。而且,锁骨还为一些重要的肌肉提供附着点,进一步增强了肩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由于肩膀后面的骨头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因此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其中,肩胛骨骨折较为常见,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骨折后,患者会感到肩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尤其是在试图移动手臂时疼痛会加剧。肩锁关节脱位也是常见的肩部损伤,通常是由于肩部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或摔倒时肩部着地导致。患者会出现肩部肿胀、疼痛,肩锁关节处可摸到明显的凸起。另外,肩胛骨周围的肌肉劳损也很常见,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肩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肌肉劳损。患者会感到肩部酸痛、沉重,尤其在长时间使用肩部后症状会加重。对于这些问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早期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保护肩膀后面的骨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挺直脊背,避免弯腰驼背,这样可以减轻肩部的压力,减少对肩胛骨和锁骨的不良影响。其次,进行适当的肩部锻炼也很关键。可以选择一些针对肩部肌肉的训练,如俯卧撑、哑铃侧平举等,这些运动能够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肩部的稳定性。但在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肩部受到外力撞击,在进行一些可能有危险的活动时,如骑自行车、进行体育比赛等,最好佩戴相应的护具。如果肩部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及时休息,避免继续过度使用肩部,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