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疼痛是女性常见的健康困扰,其成因复杂多样,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生理期是导致子宫疼痛的常见生理因素。在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产生前列腺素,含量过高时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症状。一般来说,这种疼痛会在月经开始的1 - 2天出现,以下腹部疼痛为主,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另外,在排卵期,卵泡破裂后卵泡液可能会刺激腹膜,也会引起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通常疼痛较为轻微,持续1 - 2天可自行缓解。
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也是引发子宫疼痛的重要原因。盆腔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会刺激子宫及周围组织,导致下腹部疼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常在性交、活动后加重。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宫颈炎则是宫颈部位发生的炎症,除了会出现子宫疼痛外,还可能出现白带异常、性交出血等症状。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向上蔓延,引发更严重的盆腔炎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这些异位的内膜也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和囊肿,进而引起疼痛。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有时还会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孕、月经异常等症状。
子宫肌瘤、子宫癌等子宫肿瘤也可能导致子宫疼痛。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当肌瘤较大或发生变性时,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子宫癌则是一种恶性肿瘤,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肿瘤的生长会侵犯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怀孕期间也可能出现子宫疼痛。在孕早期,受精卵着床时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子宫疼痛,一般疼痛较为短暂,程度较轻。而在孕晚期,子宫会出现假性宫缩,导致腹部发紧、疼痛,但这种疼痛通常不规律,强度较弱。如果出现规律的宫缩,并伴有阴道出血、破水等症状,则可能是早产或临产的征兆。另外,宫外孕也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随着胚胎的生长,会导致输卵管破裂,引起剧烈的腹痛和大量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