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急救领域,除颤器是一款至关重要的设备。它主要用于应对心脏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状况,尤其是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当患者的心脏处于这两种危险状态时,心脏的正常节律被打乱,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除颤器通过释放高能电脉冲,能够瞬间终止异常的心脏电活动,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节律,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除颤器是目前治疗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方法。当心脏骤停发生时,及时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前几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的生存率会显著提高。每延迟一分钟进行除颤,患者的生存率就会下降7% - 10%。因此,在医院、公共场所等地方配备除颤器,并让更多的人掌握其使用方法,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然而,当心脏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的电活动紊乱。除颤器能够通过释放适当的电能,使心脏的所有心肌细胞同时除极,消除异常的电活动,让窦房结重新恢复对心脏的控制,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这就好比是给混乱的交通重新制定规则,让心脏的“交通秩序”恢复正常。
及时使用除颤器除颤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如果心脏骤停后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即使患者最终被救活,也可能会因为大脑等重要器官缺氧时间过长而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而早期除颤能够迅速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减少重要器官的缺氧时间,从而降低患者出现后遗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及时使用除颤器进行干预,也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颤器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在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除颤器是必备的急救设备,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心脏紧急情况。在手术室中,除颤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时,能够及时进行除颤治疗。此外,随着人们对急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商场、学校等也开始配备除颤器。这些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一旦有人发生心脏骤停,能够及时使用除颤器进行急救,为患者的生命提供保障。同时,一些家庭也开始购买家用除颤器,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