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噻唑烷二酮类是较为经典的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 γ),调节多种与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常见的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还可改善血脂异常,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不过,使用罗格列酮可能会增加心力衰竭和骨折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和骨骼健康。

双胍类药物也是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其中二甲双胍最为典型。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它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还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此外,二甲双胍还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
GLP - 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物可以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常见的药物有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利拉鲁肽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艾塞那肽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GLP - 1受体激动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以逐渐耐受。
α - 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 - 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是常见的α -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主要作用于小肠上段,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伏格列波糖对小肠中、下段的α - 糖苷酶也有抑制作用,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更为全面。α - 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使用这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轻。
SGLT - 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是常见的SGLT - 2抑制剂。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等作用。达格列净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恩格列净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SGLT - 2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