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骼感染疾病,了解其主要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骨髓炎的主要症状。

骨髓炎引发的局部疼痛是较为突出的症状之一。在炎症的刺激下,患病部位会出现持续且逐渐加重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剧,休息时也难以完全缓解。初期可能表现为隐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变得尖锐而剧烈。患者会明显感觉到患病骨骼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也受到牵连,疼痛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比如,下肢骨髓炎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疼痛会让他们难以正常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疼痛还会在夜间更为明显,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
局部肿胀和发热也是骨髓炎的常见症状。由于炎症的存在,患病部位的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从而导致肿胀。肿胀的程度会因病情而异,轻度时可能只是轻微的隆起,严重时则可能使整个肢体明显增粗。同时,炎症会引起局部的发热,患者用手触摸患病部位时,能明显感觉到温度比周围正常组织高。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局部的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增多,从而产生了发热的现象。发热的程度可能不同,有时只是轻度的温热,有时则会感觉烫手。而且,肿胀和发热的范围通常与炎症的扩散程度相关,炎症越严重,肿胀和发热的范围可能越大。
随着骨髓炎病情的进展,皮肤破溃是可能出现的症状。当炎症持续存在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局部的压力会不断增加,导致皮肤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皮肤会逐渐变得脆弱,容易出现破溃。破溃后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这些分泌物通常带有异味,颜色可能为黄色、绿色或白色。皮肤破溃后,伤口很难愈合,因为骨髓内的炎症持续存在,不断有病菌和坏死组织产生,影响了伤口的修复。而且,破溃的皮肤还容易引发二次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骨髓炎会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以及骨骼结构的破坏,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会遇到明显的困难。比如,上肢骨髓炎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抬起手臂、拿取物品;下肢骨髓炎患者则会出现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站立。活动受限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导致肌肉萎缩。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会逐渐失去力量和弹性。而且,活动受限还会影响关节的功能,导致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小。这一系列的问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
骨髓炎还可能引发一些全身症状。在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发热的程度可能不同,有时是低热,体温在 37.5℃ - 38℃之间,有时则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39℃。寒战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患者会感觉身体发冷、颤抖。乏力则是由于身体在对抗炎症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导致患者感到疲倦、没有精神。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这些全身症状表明骨髓炎已经对整个身体产生了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