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高血压的原理,需先明白血压的基本概念。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时将血液泵入动脉,此时产生的压力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维持血液流动,此时的压力为舒张压。当各种因素打破了血压调节的平衡,就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心脏如同一个动力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若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比如心肌肥厚、心肌梗死等,会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强或减弱。当收缩力过强时,每次泵出的血液量增多,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就容易引起血压升高。而且,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持续影响血压的稳定。
血管壁的弹性和结构对血压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这就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后,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受限,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就像水管变窄后,水流通过时压力会增大一样,血管狭窄会使血压升高。此外,血管壁上的斑块形成也会导致血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情况。
人体的神经系统对血压起着精细的调节作用。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可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当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不能协调配合时,血压就容易出现异常波动。
体内的一些激素和物质也参与了血压的调节。例如,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在血压调节中具有关键作用。当肾脏缺血时,会分泌肾素,肾素可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再进一步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也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进而影响血压。
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另外,遗传因素也在高血压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