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对整体消化功能影响重大。当怀疑十二指肠出现问题时,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手段来明确病情。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十二指肠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疾病的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它通过口腔插入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长管子,直接观察十二指肠内部的情况。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二指肠黏膜的色泽、有无溃疡、炎症、息肉等病变。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还能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这种检查准确性高,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关键依据。不过,胃镜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如恶心、呕吐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有无痛胃镜可供选择,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钡餐检查是让患者口服含有硫酸钡的造影剂,然后利用X线进行拍摄。硫酸钡会在十二指肠内显影,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钡剂在十二指肠内的充盈情况,来判断十二指肠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这种检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患者痛苦较小,适合那些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人群。它可以发现十二指肠的溃疡、肿瘤、狭窄等病变,但对于一些微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检查。而且,钡餐检查只能提供影像学的间接信息,不能进行组织活检。
CT检查是一种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十二指肠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它可以发现十二指肠的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还能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此外,CT检查对于十二指肠穿孔、梗阻等急腹症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与钡餐检查相比,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三维图像信息,但它对一些早期的黏膜病变诊断不如胃镜敏感。同时,CT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人体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观察十二指肠的情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十二指肠的大致形态、有无积液等。对于十二指肠周围的器官,如肝脏、胆囊、胰腺等也能一并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疾病。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伤、无辐射,可多次重复检查。然而,由于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肠道内气体的干扰会影响超声图像的质量,对于十二指肠内部细微结构的观察不如胃镜和CT检查准确。
胶囊内镜检查是让患者吞下一颗内置摄像头的胶囊,胶囊在消化道内移动过程中会拍摄图像并传输到体外的接收器上。医生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来了解十二指肠的情况。这种检查方法无创、无痛,患者检查过程相对轻松。它可以对整个消化道进行全面的观察,发现一些其他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病变。但胶囊内镜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进行活检,对于发现的病变无法进一步明确性质,而且如果胶囊在肠道内发生滞留,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方法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