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往往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正常情况下,心电图能够清晰显示心脏每次跳动时的电信号变化,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出异常。这些异常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ST段改变是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常见的特征之一。当心肌发生缺血时,ST段会出现压低或抬高的情况。ST段压低通常提示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代谢异常。这种压低的程度和形态在不同患者中可能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ST段抬高则更为严重,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意味着心肌已经发生了急性损伤,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例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ST段会呈弓背向上抬高,这是非常典型的表现。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冠心病患者的T波也会出现异常。T波低平或倒置是常见的表现,这往往与心肌缺血有关。当心肌缺血时,心室复极过程会受到影响,导致T波形态改变。T波异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在一些慢性冠心病患者中,T波可能长期处于低平或倒置状态,提示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此外,T波的动态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T波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可能提示病情正在进展或恶化。
病理性Q波的出现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当心肌发生坏死时,心电图上会出现病理性Q波。这是因为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产生电活动,导致心电图上出现异常的Q波。病理性Q波的宽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医生会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Q波。一旦出现病理性Q波,往往提示患者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即使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病理性Q波的存在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还常常伴有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也有相应表现。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房颤、传导阻滞等。早搏是指心脏提前发生的搏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异常QRS波群。房颤则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心室率绝对不规则。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受到阻碍,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电生理紊乱有关,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心电图上各种特征性改变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