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针对鼻炎的治疗,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鼻炎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鼻炎的一线药物。它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局部,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则能发挥局部抗炎作用,对于季节性和常年性鼻炎都有很好的疗效。一般建议每天使用1 - 2次,疗程通常不少于2周。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喷药方法,确保药物能均匀分布在鼻腔黏膜上。
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有效缓解鼻痒、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它通过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起效较快,能迅速缓解症状。氯雷他定具有选择性地对外周H1受体的持久作用,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西替利嗪则能抑制组胺的传递及作用,还可抑制参与变态反应的血管活性肽及P物质,减少炎症细胞的移动。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直接作用于鼻腔,起效更快,局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使用抗组胺药时,可能会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和高空作业者在用药期间要特别注意。
减充血剂可以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黏膜充血,从而缓解鼻塞症状。常用的减充血剂有麻黄碱滴鼻液、赛洛唑啉鼻喷雾剂等。麻黄碱滴鼻液能兴奋α和β受体,使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轻鼻黏膜充血。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则能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小血管上的α - 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血管收缩作用,减少血流量。但这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否则可能会引起药物性鼻炎,导致鼻塞症状加重。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频率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它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常见的肥大细胞稳定剂有色甘酸钠滴鼻液。色甘酸钠通过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一般在过敏季节来临前2 - 3周开始使用,每天使用3 - 4次。它的起效相对较慢,但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预防使用。对于已经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其治疗效果可能不如其他药物,但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白三烯调节剂可以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鼻黏膜炎症,对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合并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药物有孟鲁司特钠。孟鲁司特钠能特异性地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从而阻断白三烯的致炎作用。它不仅可以缓解鼻炎症状,还能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一般建议每天晚上睡前口服1次。使用白三烯调节剂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口干等,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