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而转氨酶200多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参考范围一般在0-40U/L,200多属于中度升高,这意味着肝脏可能受到了较为明显的损伤。

某些生理性因素会引起转氨酶短暂升高到200多。剧烈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肌肉代谢增加,可能导致转氨酶释放入血,造成其数值升高。过度劳累也会让身体机能下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受到影响,使得转氨酶从肝细胞中漏出。另外,大量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极大,酒精中的乙醇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乙醛具有肝毒性,会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转氨酶升高。如果是这些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一般在去除诱因,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生活方式后,转氨酶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到200多。常见的如抗生素类药物,像红霉素、四环素等,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造成肝细胞损伤。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长期或大量使用也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损害正常的肝细胞。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且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转氨酶升高到200多的常见原因之一。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攻击病毒的过程中,会误伤到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破裂,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患者可能还会伴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使用保肝药物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的变化情况。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使转氨酶升高到200多。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组织,导致肝细胞受损,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会影响胆汁的排泄,胆汁淤积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肝脏淤血,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对于这些疾病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原发病的控制,转氨酶水平也会逐渐改善。
当发现转氨酶200多的时候,不要过于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肝脏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