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其中真菌感染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真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病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在症状、发病部位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差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足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气”,是最为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之一。它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真菌引起。足癣通常发生在足部,尤其是脚趾间、足底和足跟等部位。患者常常会感到瘙痒难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足癣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脱皮、水疱、糜烂、皲裂等。水疱型足癣会在趾间、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疱液清澈,周围无红晕,自觉瘙痒;糜烂型足癣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鳞屑角化型足癣则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增厚、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足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拖鞋、脚盆等。
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跖、甲以外光滑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等引起。体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部位。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可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素沉着。自觉瘙痒,搔抓后可引起局部湿疹样改变,易继发细菌感染。体癣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的动物,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而感染。
股癣是发生在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特殊部位的体癣。多见于男性多汗者、司机、肥胖者等。主要由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引起。股癣的症状与体癣相似,但由于该部位皮肤较为薄嫩,且温暖潮湿,更适合真菌生长,所以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片,逐渐扩展蔓延,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半环状红斑,其上有脱屑,并逐渐向四周扩展,中央部位可自愈,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后可引起局部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股癣的传播途径与体癣类似,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如足癣也可蔓延至腹股沟部位引起股癣。
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多由足癣传染而来,常为单侧发病。手癣的症状与足癣相似,也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水疱型手癣表现为手掌、手指侧面及屈侧出现散在或群集的小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数天后疱液吸收干涸,出现脱屑,自觉瘙痒;鳞屑角化型手癣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疼痛难忍;浸渍糜烂型手癣常见于指缝,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渗液,伴有臭味,瘙痒剧烈。手癣会影响手部的美观和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手部经常接触各种物品,还可能将真菌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或传染给他人。
花斑癣又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酵母,在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易发病。花斑癣好发于胸部、背部、上臂、腋下等部位。皮损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边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或白色,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花斑癣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病情往往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虽然花斑癣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会影响皮肤的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