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在临床上,转氨酶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如同一个信号灯,提示着身体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

许多生理性因素会导致转氨酶短暂升高。剧烈运动后,身体的代谢会加快,肌肉细胞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使转氨酶释放入血,导致检测值升高。过度劳累也是常见原因之一,长时间的工作、缺乏充足睡眠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肝脏的负担加重,肝细胞可能出现轻微损伤,引起转氨酶波动。此外,饮食方面,如果在检查前大量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造成肝细胞损伤,使转氨酶升高。还有,怀孕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孕期女性身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肝脏的负担会加重,如果肝脏不能完全适应这些变化,就可能出现转氨酶异常。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转氨酶高的常见病理性原因。如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入侵肝脏后,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破坏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药物性肝损伤也不容忽视,很多药物都可能对肝脏产生损害,像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其代谢产物可能会与肝细胞内的某些成分结合,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使转氨酶升高。另外,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发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受损,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会使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肝细胞大量坏死,也会出现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情况。
转氨酶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身体造成诸多危害。持续的转氨酶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持续受损,肝脏的正常代谢、解毒等功能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肝脏可能会逐渐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而且,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身体的消化功能,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肝脏对体内激素的代谢也起着重要作用,转氨酶高可能会引起激素代谢紊乱,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如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此外,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场所,肝细胞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
当发现转氨酶高时,首先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如因过度劳累或饮酒引起,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肝脏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合理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如病毒性肝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转氨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