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治疗,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是一种针对特定心脏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它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各个腔室协调收缩,以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然而,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且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时,心脏各部分的收缩就会变得不协调,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CRT治疗通过植入一种特殊的心脏起搏器,该起搏器可以发出电信号,使心脏的左右心室能够同步收缩,从而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的症状。

CRT治疗所使用的起搏器通常有三根电极导线,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起搏器会精确地感知心脏的电活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电信号的发放时间和强度。当心脏的电传导出现异常时,起搏器会适时地发出电刺激,促使左右心室同时收缩。这样一来,心脏的收缩更加协调,每一次心跳能够泵出更多的血液,提高心脏的射血分数。例如,原本心脏每次只能将30%的血液泵出,经过CRT治疗后,射血分数可能会提高到40%甚至更高,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并非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适合接受CRT治疗。一般来说,适合CRT治疗的患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患者通常患有严重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其次,患者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情况,心电图表现为QRS波时限增宽,一般大于120毫秒。此外,患者经过优化的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对于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CRT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CRT治疗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症状改善方面来看,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许多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后,能够轻松地爬楼梯、进行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心脏功能方面,CRT治疗可以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延缓心脏扩大的进程,降低心力衰竭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接受CRT治疗的患者,其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可降低约30%,死亡率可降低约25%。
虽然CRT治疗有很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电极导线移位等。在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评估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电极导线受到外力拉扯而移位。同时,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如果患者出现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