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若经常流鼻血,需引起重视。首先要了解一些紧急处理的方法。当鼻血流出时,不要惊慌,应保持身体微微前倾,头部稍向下低,而不是仰头。很多人习惯仰头,认为这样能止血,其实这是错误的,仰头会使血液倒流至咽喉,可能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同时,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 - 10分钟,一般较小的血管破裂出血在这个时间内可以止住。还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或颈部,这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经常流鼻血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要保持鼻腔的湿润,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避免鼻腔过于干燥导致血管破裂。此外,不要频繁挖鼻孔,挖鼻孔容易损伤鼻腔内的黏膜和血管,引发鼻出血。还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K等的食物,如柑橘、菠菜等,这些维生素有助于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减少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因为身体疲劳会使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导致流鼻血的情况发生。
如果经常流鼻血,通过简单的处理后仍频繁发作,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鼻腔的检查,查看是否有鼻腔局部的病变,如鼻息肉、鼻窦炎等。还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另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鼻出血,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只有明确了流鼻血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旦医生明确了病因,就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如果是鼻腔局部的病变,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比如鼻息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鼻窦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鼻血,则需要针对相应的疾病进行系统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变化,如鼻出血的频率、出血量等,及时向医生反馈。
为了减少经常流鼻血的情况发生,日常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除了前面提到的保持鼻腔湿润、改善生活习惯外,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导致鼻腔内的血管压力增大,从而引发鼻出血。在外出时,特别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建议佩戴口罩,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花粉等过敏原和污染物对鼻腔的刺激。另外,要注意避免外伤,保护好鼻子,避免受到外力撞击。如果从事一些可能会对鼻子造成伤害的工作或活动,要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