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体极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它的结构精巧而复杂。从眼球壁来看,它主要分为三层。外层是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中央,是无色透明的组织,就像相机的镜头,具有屈光作用,光线首先通过角膜进入眼内。它的曲率对于视力的清晰程度至关重要,如果角膜曲率异常,就可能导致近视、远视或散光等问题。巩膜则是眼球壁的后部,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起到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如同眼球的坚固外壳,维持眼球的形状。

中层葡萄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位于角膜后方,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瞳孔,它就像相机的光圈,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调节大小。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避免眼睛受到过度刺激;在弱光环境中,瞳孔会扩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内,以便看清物体。睫状体连接着虹膜和脉络膜,它可以产生房水,为眼球提供营养,同时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眼睛的调节功能。当我们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增强屈光能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扁平。脉络膜富含血管和色素,能够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和氧气,同时吸收光线,防止光线在眼内散射,保证成像的清晰。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层,相当于相机的底片。它包含了大量的感光细胞,主要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对强光和颜色敏感,能够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让我们在明亮的环境中看清五彩斑斓的世界。视杆细胞则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对弱光敏感,在夜晚或昏暗的环境中发挥主要作用,帮助我们感知物体的大致轮廓和运动。视网膜上还有神经纤维,它们将感光细胞感受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前房和后房内充满了房水,房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具有维持眼内压力、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等作用。它不断地生成和排出,保持眼内压力的稳定。如果房水的生成和排出失衡,就会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等疾病。玻璃体腔位于晶状体后方,充满了玻璃体,它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具有屈光和支撑眼球的作用,保持眼球的形状,同时让光线能够顺利通过到达视网膜。
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等。眼睑就像眼睛的“保护门”,能够开闭,保护眼球免受外界的伤害,同时眨眼动作可以使泪液均匀地分布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保持其湿润。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黏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它可以分泌黏液,润滑眼球,减少摩擦。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分泌泪液,具有清洁、湿润眼球和杀菌的作用。泪液通过泪道排出,当我们哭泣或眼睛受到刺激时,泪液分泌增多,就会通过泪道流出。眼外肌则负责眼球的运动,它们相互协调,使眼球能够灵活地转动,让我们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注视物体,扩大视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