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到胃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当息肉较大或出现症状时,通常需要进行切除。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切除方式。
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胃息肉切除方法。它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切除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胃镜将高频电凝圈套器准确套住息肉的根部,然后通电,让电流通过息肉,使其组织迅速升温、凝固。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够一次性切除较大的息肉,而且止血效果较好。对于有蒂的息肉,尤其是直径在2cm以下的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法的成功率较高。不过,该方法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会引起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但只要医生操作熟练,这些风险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激光切除法是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对息肉进行烧灼、切割。激光具有高度的聚焦性和方向性,能够精确地作用于息肉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在胃镜直视下,医生将激光光纤对准息肉,发射激光,使息肉组织气化、碳化。激光切除法适用于各种大小和形态的息肉,尤其对于一些位于特殊部位、难以用其他方法切除的息肉,激光切除更具优势。它的止血效果也较为理想,术后恢复较快。但激光设备价格相对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而且激光切除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形成较深的损伤,有一定的穿孔风险。
微波灼除法是通过微波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微波能够深入组织内部,使组织内的水分子振动、摩擦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在胃镜引导下,将微波探头准确地接触到息肉,启动微波发生器,使息肉组织温度升高。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微波灼除法对于较小的息肉,如直径在1cm以下的息肉,治疗效果较好。它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能够准确掌握治疗的范围和深度。不过,对于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切除。
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非接触性的热凝固技术。它利用氩气在高频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等离子体,将电能传递到息肉组织,使组织凝固、坏死。氩离子能够自动流向组织表面,均匀地对息肉进行凝固,治疗范围较为广泛。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组织的损伤较浅,术后并发症少。对于扁平息肉、广基息肉等,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可以在不接触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减少了器械与组织的摩擦,降低了穿孔的风险。但氩离子凝固术对于较大的息肉可能无法一次性完全切除,有时需要多次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切除方法,主要用于切除较大的、平坦型的胃息肉。该方法先通过内镜向息肉底部注射生理盐水等液体,使息肉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将息肉完整切除。EMR能够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获取完整的病理标本,有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直径在2 - 3cm的息肉,EMR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在胃镜下进行,避免了开腹手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然而,EMR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术后有一定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